“2020年,是非常之年,也是关键之年。这一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这一年,是节点,也是新起点。“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牢牢把握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势,才能锚定好发展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10月30日,2020’国际酒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会在泸州顺利召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出席论坛,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酒业“十三五”发展予以总结,并进一步征求“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以下为演讲全文:
接下来我把征求意见稿的结构性的内给大家简要的做一个解读。《意见》由“十三五”总结回顾与“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这四个部分组成。
一、“十三五”总结与“十四五”形势分析
1、“十三五”中国酒业发展总体回顾
“十三五”期间,中国酒业经过深度调整,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中国酒业经济发展步伐稳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有序释放、科创动能有效转化、产品品质稳步提升,酒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酒类营销创新发展,在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美酒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可喜成绩,奠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基础。
预计2020年,完成酿酒总产量5810万kL,比“十二五”末下降19.0%;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590亿元,下降6.7%;实现利润1716亿元,增长68.1%。其中:饮料酒产量:4570万kL,下降26.6%;产品销售收入8010亿元,下降4.7%;实现利润1686亿元,增长70.6%。
完成白酒产量750万kL,比“十二五”末下降43.0%;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900亿元,增长6.0%;实现利润1460亿元,增长100.1%。
完成啤酒产量3500万kL,比“十二五”末下降22.4%;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00亿元,下降19.2%;实现利润150亿元,增长5.2%。
完成葡萄酒产量40万kL,比“十二五”末下降65.5%;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0亿元,下降74.3%;实现利润10亿元,下降80.8%。
完成黄酒产品销售收入180亿元,比“十二五”末下降1.1%;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1.2%。
完成其他酒产品销售收入310亿元,比“十二五”末下降6.6%;实现利润45亿元,增长0.2%。
完成酒精产量1210万kL,比“十二五”末增长27.6%;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80亿元,下降27.7%;实现利润30亿元,下降7.6%。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酒业经济步入稳健发展期的关键五年,发展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呈现出这样特点与特征:一、经济效益稳健增长;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是产区建设效果显著;四是消费升级品质升级;五是市场变革,营销创新;六是品牌升级服务升级;七是科技创新释放动能;八是文化传承有声有色;九是社会责任体现担当;十是人才培育多措并举。
2、“十四五”期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酒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适应持续消费升级趋势。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化机制的变量因素。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多个限制酒类发展的目录被取消。而产业政策的放开对于酒类产业和企业而言,不再限制也意味着不再依赖,这也标志着酒类产业全面步入市场经济阶段,酒类产业新的生态体系必将要重新构建。这其中的变量因素也将促使酒类产业由规模发展向特色、品质效益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只有缓解产业总量过剩与优质个性化不足之间的矛盾,才能赢得更好发展;
三是转型升级。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像我们酒庄酒、酿坊酒、工坊酒有更多机遇。
四是酒业国际化发展任重道远。
五是新冠疫情对酒业影响的不确定性,整个产业要高度关注,必要时做出一些战略的调整。
六是消费需求变化,激发的优质、个性化、特色化产品创新需求。
七是营销创新体系构建带来的市场变化,服务体系的变化如何应对。
八是文化体系能力创新带来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是对美好生活为战,为美好生活而表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文化体验需求。基本原则涵盖了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引领发展提升产业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标准赋能、规范发展、产业拓展高质高速、创新服务。
针对第二部分主要目标做一个概要性的讲解。
第一,经济发展目标。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701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20.7%,年均递增3.8%;销售收入达到1213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41.2%,年均递增7.1%;实现利润26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51.5%,年均递增8.7%。
其中,酒精行业产量162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33.9%,年均递增6%;销售收入达到93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60.3%,年均递增9.9%;实现利润4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3.3%,年均递增5.9%。
白酒行业产量稳定控制在80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6.7%,年均递增1.3%;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5.6%,年均递增6.3%;实现利润20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7.0%,年均递增6.5%。
啤酒行业产量390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11.4%,年均递增2.2%;销售收入达到21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40.0%,年均递增7.0%;实现利润3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100.0%,年均递增14.9%。
葡萄酒行业产量7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75.0%,年均递增11.8%;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66.7%,年均递增10.8%;实现利润4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00.0%,年均递增32.0%。
黄酒行业产量24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50.0%,年均递增8.4%;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8.9%,年均递增6.8%;实现利润5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138.1%,年均递增18.9%。
其他酒行业产量380万kL,比“十三五”末增长153.3%,年均递增20.4%;销售收入达到65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109.7%,年均递增16.0%;实现利润17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277.8%,年均递增30.5%。
酿造料酒的产量将达到800-1000万kL,销售额约1000亿元,行业中将产生一批年产量10万kL以上的企业,行业集中度将大大提升。
第二,系统规划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制定产业技术创新导向;以生态酿造推动优势产区升级,以智能酿造推动创新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一系列科研课题及项目,全面提升科技贡献率;加大对饮酒行为、饮用方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开创酒业科技创新、科研成果最繁荣的新时代。
第三,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拉动和提升产业链价值,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名优产区,以产区作为世界名酒品质和价值新的表达方式,建设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水平。扶持个性多元、国际表达的酒庄、酿坊,工坊等新兴商业模式,为产业发展营造新机遇。
第四,培育世界级酒类品牌。建立酒业优质品牌矩阵,进一步支持民族品牌的建设,鼓励领军企业充分利用品牌、资金、管理和人才等优势,发挥品牌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紧紧抓住消费升级和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的契机,以品质消费助力品质升级和市场升级。重视产品差异化创新,架构起适应市场、适合企业发展的产品结构。
第五,市场建设目标。实施“酒类大商1510培育计划”,培育千亿级酒类大商至少一家,百亿级5家,50亿级大商10家。培育和完善供应链体系,鼓励酒类电商和平台商采取多形式的并购、合作、加盟扩充等方式,拓展全国性酒类连锁网点和渠道建设,实现规模效应,逐步改善酒类终端小、杂、乱的形象;创新营销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社区、社群、小程序、圈层营销的综合应用;创新服务体验、拓展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鼓励酒企开展酒庄游、回厂游等深度体验的消费者培育、互动、参与。推进产业链协同和酒旅融合,打造产区品牌,更好的为酒企、酒商和消费者服务。
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打造成为世界顶级的酒业展会,提供世界美酒展示平台,加强国际酒业间合作,为推动国际酒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质量安全。系统构建产业质量标准化体系,做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建设在系统构建、体系准入、协调配套、追本溯源、科学表达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促进标准顶层设计更趋科学合理,进而确保酒类质量安全。协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系统性建设,积极构建产区、酒庄、标准三大体系新的品质价值表达体系。更好地规范产品品质,提升酒类产品质量安全。
第七,文化普及目标,将中国白酒酿造遗址、酿造活文物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酿造技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对产业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包括酿酒遗址、酒文化遗址,创新消费文化,让理性健康快乐的饮酒新文化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文化。加大酒类历史文化保护宣传,让中国酒文化在世界得到传播和认可。打造国际酒文化IP,开展线上免费非者培育、酒文化知识传播,力争影响1.5亿的消费群体。
第八,人才建设目标,成立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强化酿造工职业序列,酿酒师、品酒师职业序列教育。拓展酒体设计师,酒类营销师职业教育,创新侍酒师、调酒师、陈年酒鉴定师、酒类直播销售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国际水准的多酒种评价体系,从专业的角度引导酒类消费。打造中国酒业教育体系,实现酿酒产业与教育产业相融发展,塑造人才培育联动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国家、产业、院校、企业四级联动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升酒业人才水准,进而推动产业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50万人的培训鉴定工作。
第九,整合酒业与知识产权领域各方优质资源,协调指导酒业知识产权发展基础,建立酒企共商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交流平台,拓宽知识产权事业深入合作的桥梁纽带。
在已有的“葡萄酒酒庄”、“谷物酿造料酒”证明商标基础上,陆续推进“年份酒”、“白酒酒庄”、“工坊啤酒”、“工坊黄酒”等证明商标,全面提升酒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强化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保护作用,加大知识产权实施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合规使用,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
第十,社会责任目标。打造享誉全球的公益平台,在“十四五”期间影响酒类消费群体5亿人以上。
三、主要任务
白酒行业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构建上,紧紧围绕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发展核心目标,持续深化白酒优势产区建设,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名酒产区和美酒特色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名酒优质的比例,从目前30万kL力争提升到50万kL,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建立优势互补、均衡发展、趋势优势显著、风格特色突出的产业结构新格局,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科技创新上,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支撑高品质白酒的成果转化,坚持产业自然生产与酿酒微生态双导向,风味与健康双导向,企业需求与产业需求双导向,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双导向,院校研究与行业企业中心双平台的科研发展指导方向,坚持现代科技与白酒传统酿造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传统酿造的创新提升.
在国际化拓展上,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酿造走出去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机会。中国白酒发展要置身于国际酒业发展大环境下进行思考,并从产业发展,国际金融角度重新认识和研究全球酒类产业格局。
首先国家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及大型酒企联合发力,共同提升中国酒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第二,通过对中国白酒品质国际化、口味国际化、调制国际化、白酒优势国际化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动白酒产品国际化。第三推动白酒技术国际化。第四推动中国白酒文化国际化。第五打造中国白酒国际化营销和推广渠道。第六,中国白酒资本国际化。
在陈年酒市场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陈年酒鉴定标准和流程,以标准建设全面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老酒市场交易走上高标准严要求发展之路。助力陈年酒市场超过千亿以上。
啤酒行业,稳定行业集约化发展格局,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成熟,引导龙头企业保持良性竞争态势,保持竞合,促进行业共同发展。大力引导啤酒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使啤酒产品向国际化、高端化、多元化、差异化、便捷化、个性化、小型化发展。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生产核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渠道创新。
葡萄酒行业,坚持高效农业、绿色工业、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充分融合。发挥行业自身优势,将酿酒、葡萄酒乡村振兴、葡萄酒生产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需求为己任,重视产品差异化创新,实现产品品种多样化和差异化,高档中档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发展,布局合理产品结构,继续加强葡萄酒文化建设,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黄酒行业,以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主线,把握黄酒多样化消费趋势,进一步优化黄酒产业布局;逐步发展黄酒中高端产品,提升黄酒产品整体档次,逐步实现黄酒的价值回归;坚持从市场导向、消费导向、健康与风味导向出发,构建以舒适度为先导的黄酒安全健康产品。
露酒行业,露酒概念的清晰化,标准体系的规范化。露酒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和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露酒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露酒行业销售额已突破200亿,超越黄酒,目前全国共有一千多家生产露酒的企业,行业的整体向好为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大部分的露酒产品基本还只有区域性市场。随着行业参与热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露酒市场将更具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特点,以满足消费者更广泛的需求。目前,中国露酒的市场总量约为500亿,以白酒为基酒的露酒正尝试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尤其是名酒企业等酒业巨头对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投入。据预测在2030 年之前,中国露酒的市场容量或将接近2000亿元。露酒天然追求养生和健康的属性更贴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也贴合年长消费者的需求。露酒未来会保持高需求状态。露酒产品的打造,依据露酒的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内涵,打造集健康、养生、风格幽雅独特的,彰显露酒产区品性的高品质露酒产品。
果酒,果酒向功能多样化、口味多元化、应用场景多样化,产品中高端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果酒特色呈现基酒多样化、产品国际化发展。
国际蒸馏酒和利口酒,要向资源地域化、产品多元化、功能特色化、品牌区域化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科技建设方面,深化智慧工厂建设,借助5G、物联网技术,改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优化升级智能酿造技术。
人才培养方面,完善行业高精尖人才选拔机制,继续提升现有职业国家二级竞赛的技术水平,打造竞技舞台,充分展示技能人才风采。打造酒业教育云平台,探索职业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于服务高效性,空间开放性,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考核工作进行评估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碎片时间效率,减少知识付费成本,扩大专业知识传播范围。在酒类消费教育计划方面,有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陈年酒市场培育、新型酒类营销模式的创新、消费者教育、新的酒类市场职业教育,包括营销师、试酒师和调酒师。
文化普及方面,以酒载文,以文兴酒。其中中国酒文化标准体系研究,围绕历史文化,尤其在文化体验方面,不断探索并丰富创新中国美酒文化传播,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构建中国美酒在世界酒文化当中的优势,打造国际酒文化IP。
市场培育。酒商是整个酒类产业链中非常重要一环。“十四五”期间实施千亿酒商培育计划。现在京东酒类消费达到三百亿,打造千亿酒商计划当中,将通过服务模式、营销模式、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等配套实施服务酒业发展,加大酒类经销商转型培育,不但要经销商会卖酒,还要让经销商会品酒选酒,成为美酒品质与文化传播者。通过国际酒业博览会推动酒类市场发展,构建展商与专业观众及消费者的对接服务平台,推动中国酒类产业向世界酒类产业融合发展,使行业企业共享酒类发展的成果。通过系列活动对接酒类社会,影响消费者。
中国酒类产业有丰富的酿酒遗址、酒文化遗址,还有酿酒技艺,这是产业发展不可复制的财富,一定要加强保护。白酒产业很多阶段连续使用的窖池,这是白酒产业最宝贵的酿酒活文物,也同样加强保护。
四、保障措施和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建议:
第一将中国白酒产品酿造的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将白酒露酒黄酒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申请实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的建议。
第二是推广白酒文化和鼓励白酒出口的建议。争取到相关政策,推动白酒在国际活动当中使用中国酿造和中国品牌。
第三是加大政策扶持酒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第四是加强国产啤酒大麦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五是推动生物燃料乙醇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六是加强工坊啤酒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第七是完善失业保险调整等法律法规的建议。
第八是实施制假售假黑名单,加大酒类假冒犯罪成本的建议。
经济政策建议:
第一取消白酒存量定额消费税的建议。白酒从量计税政策实施将近20年,不但没有起到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和实现扶优限劣的目的,反而严重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为此在“十四五”期间,建议取消白酒产品每市斤0.5元的“从量定额消费税”。
第二取消白酒原酒重复计征消费税建议建议。
第三取消白酒贮存消耗消费税建议。
四取消国产葡萄酒消费税的建议,推动葡萄酒产量提升。
第五加大葡萄酒行业金融信贷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