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面对世界,最引以为豪的是“中国制造”四个字,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大格局而言,“中国制造”很大,但并不强,不精。原因有很多,比如制造设计有缺陷,技术积淀很薄弱,人才累积的厚度还不够等等。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中国制造需要有更高的目标,更大的追求,需要不断改变观念、提升并不断走向自我更新,形成中国创造模式。
当前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实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和超前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传统,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一种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可见,当下国家对人才标准的制定已发生微妙改变,不再局限于紧缺的高级、高端人才,而是侧重培养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省酒协会长、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梁金辉坦言,在传统制造业,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制造企业管理中工匠精神的缺失。“越来越多年轻人讨厌进工厂、讨厌制造业,原因无非是工作苦、收入低、无前途等。为彻底去除年轻一代加入传统制造业、进工厂的思想包袱,肯定默默奉献、苦心钻研精湛技艺的老师傅成绩,必须为工匠精神构建保障机制,科学激励。”为此,他建议设立国家“工匠基金”,在物质上给予工匠、劳模大力支持,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国家工匠基金’主要用于工匠的技能培训、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立和推进,以及师徒帮带、技能竞赛、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和成果运用推广等方面。要坚持‘立足职工、倾斜一线、公平助优’,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工匠及其项目,不予安排。”对于国家工匠基金的管理,梁金辉建议,首先要建立工匠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建立全国工匠、劳模数据库。其次,建议由国家财政部牵头制定《国家工匠基金管理办法》,用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国家基金运作。如规定获取该基金的工匠、劳模应由全国各省市区推荐,国家组织专家评审,分类分行择优选出,授予他们国家级工匠、劳模等荣誉称号并公开表彰;同时,拨付每人50 万~100 万工匠基金,在加强精神引领的同时又给予足够的物质奖励,使他们有充分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