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7月2日“2017 国际酒与健康高峰论坛”在青海省互助县举行。会上大咖云集,可谓是“数星星”,干货满满,连续三天的论坛里各路精英与跨国学者思想激荡。论坛结束后,反思这场论坛到底给我们中国酒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启迪性言论与思想呢?小编接下来就带您细看2017国际酒与健康高峰论坛。
众所周知,饮酒与人体健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人们对饮酒健康问题认识模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酒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酒业协会而言,组织召开此次论坛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酒与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途径,便于国内科学地建立 “饮酒舒适度评价”,科学地开展“酒与健康”研究,帮助消费者培养健康的饮酒方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次国际论坛是在中国酒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国际理性饮酒联盟IARD、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大阪大学联合协办,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论坛,组委会诚挚邀请到国际酒与健康研究的知名医学、营养学专家就“酒与健康研究”、“理性饮酒规范”等方面做主题报告。
论坛上,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及荷兰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TNO)“饮酒、健康与社会”项目负责人—Henk Hendriks,从“适量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方面给大家做主题报告。Henk Hendriks参与了与美国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医学与营养学机构的关于理性饮酒与健康的联合科学研究工作,从临床流行病学、营养学和心理行为学专业角度阐明了“适量饮酒与心血管、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的相关性”,其发表的多篇代表性研究论文,已被国内外医学、食品、酒业界的专业网站报道、翻译和转载。
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Rosa Maria Lamuela-Raventos博士在论坛上就“多酚食品饮料功能及人类健康干预研究”做主题报告,Rosa Maria Lamuela-Raventos博士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院主任,营养、食品科学及烹饪学专业教授,其研究方向是多酚化合物药理机制。她在食品中生物活性成分例如多酚,在人体中代谢生物标志物检测及代谢组学分析,以及其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机制研究中有很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David Orren博士在论坛上就“健康酒类饮料新产品研发”主题做相关报告,David Orren博士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神经精神药理学系主任教授,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成立精神药理脑成像研究所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酒精与药物成瘾、酒精宿醉生理机制,开发相关治疗药物。目前担任欧洲脑研究所以及药品科学研究中心担任委员会主席,此前一直在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ECNP)、英国神经科学协会(BNA)、英国协会精神药理学(BAP)药物滥用咨询委员会(ACMD)担任委员会主席、药品安全成员委员会(NHS)和国防部科学顾问。作为英国国家精神药物政策首席顾问,他已经出版了超过400篇的原始研究论文。2010年《纽约时报》评他为100年的英国科学领域中最重要人物之一。
来自贵州大学的邱树毅在论坛上就“中国酱香型白酒与饮酒健康”做相关主题报告,邱树毅博士是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白酒研究院)院长,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酿酒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攻关、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专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课题。
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Robin Tyacke博士就“‘hangover = 宿醉上头?’急性醉酒及治疗研究”开展主题报告,Robin Tyacke 博士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神经药物学研究著名专家 Prof. David Nutt 课题组的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员, 主要从事酒精成瘾及消费者体验研究工作,在国际期刊共发表了 40 篇研究论文。 Robin Tyacke 博士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及中国参与酒类企业的饮后舒适度评价研究的主要科研负责人之一。
来自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皇甫洁博士在论坛上就“基于动物行为学模型针对不同类型中国酒的‘饮后上头’机制研究”展开主题报告。皇甫洁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的中心博士,其主要研究领域是酒类饮用舒适度及健康机制研究与基于感官神经生理学产品风味改进研究,发表 SCI 论文 6 篇,其中一作 4 篇, 1 类 4 篇, EI 论文 2 篇,已授权专利 1 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6 次,受邀口头报告 3 次,获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省级以上 2 等奖1 次,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团队金奖 1 次,曾在美国 UIUC 和 MIT、英国ICL、 TNO 等国际酒与健康研究机构做短期学习交流。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Hao Feike博士针对“细胞自噬及其在酒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主题报告,郝飞克博士目前在日本大阪大学从事细胞自噬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相关疾病中作用机理的研究,今年已受聘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正在开展的工作是:通过细胞自噬机制和生理功能研究解析中国白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他初步研究发现,当细胞处于基本营养状态下或人为营养饥饿诱导细胞自噬发生时,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某些中国白酒稀释液,可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这些中国白酒或因其特有的酒体微量成分与酒精协同作用,对细胞自噬的发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来自瑞世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SINGER菌落高通量筛选工作站产品经理李渊媛就“菌落高通量筛选技术在酿造工业研发中的应用”展开主题报告,李渊媛负责菌落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拥有扎实的微生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基础和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定制推广经验。
来自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梁锋就“青稞与青稞酒”展开主题报告,梁锋是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心总监,国家一级品酒师,青海省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青海省质量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认证认可协会常务理事。2010年以来,参加省市级科技项目 5 项以上,作为负责人之一参加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青藏高原特色农作物—青稞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及产品中试示范” 1 项;参加市科技局项目 2 项;参加省经委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高原生物食品开发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及“互助绿色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及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
来自国际理性饮酒联盟(IARD)的Marjana Martinic就“理性饮酒行为干预降低饮酒危害性研究”展开主题报告,MarjanaMartinic 博士是负责饮料的国际联盟(IARD)的行政副总裁、科学和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负责制定可行及可持续的国际理性饮酒研究计划,并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为酒类生产企业提供理性饮酒的解决方案。Marjana Martinic 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科完成博士后培养,专注于人类早期的大脑发育研究。Marjana Martinic 博士在任职 IARD 前,任职国际酒精政策中心副总裁(ICAP),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支持,并担任欧洲委员会酒精与健康论坛的科学顾问。
来自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陈翔就“绵柔型白酒健康研究及展望”展开主题报告,陈翔是白酒国家评委,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十一届党代会代表、省文明职工、中国白酒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现任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技术部部长。主要从事白酒健康,酿酒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智能化应用等领域研究。主持和承担的“微分子酒的研制与开发”等三十多项科研项目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2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5 项,制定国家标准 2 个,发表论文 30 多篇,多项研究成果形成产业化,为推动公司的做大做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来自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李东博士就“酒的营养与健康”展开主题报告,李东博士现任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所长兼书记,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兼副书记1999 年起主持全所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各类课题 42 项,发表论文 72 篇,参编书籍十一本,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 20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4 项,国家食品营养检测技术标准 8 项, 长期的科研实践工作。
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Anna Tresserra就“葡萄酒在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应用”展开主题报告,Anna Tresserra-Rimbau 博士,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院主任Rosa Maria Lamuela-Raventos 博士的学生,她参与的关于欧盟酒类研究(ERAB)的课题有: “啤酒和红酒中多酚和乙醇对适量饮酒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及治疗作用的影响”。她在食品中生物活性成分例如多酚,在人体中代谢生物标志物检测及代谢组学分析,以及其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机制研究是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
来自艾默生的Tom Hunter就“葡萄酒在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应用”展开主题报告,Tom Hunter是艾默生-级联科技食品&饮料生产线泄漏解决方案的产品经理。在 6 年前加入了级联科技从测试工程师至产品经理,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级联科技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包装产线上食品或饮品微泄漏的快速检测。美国艾默生电气公(Emerson) 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全球领袖,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及商住解决方案两大业务集团为全球工业、商业及消费者市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国际论坛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良等人主持,论坛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7月2日落下帷幕。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