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2016年中国国际“酒与社会”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国际“酒与社会”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作为中国酒业协会的标志性论坛,一直致力于讨论行业最根本和最关注的话题,在酒行业中已逐渐成为引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品牌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会上,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纪正昆、中国酒业协会发展战略专家团专家季克良做了精彩演讲。
纪正昆从弘扬工匠精神和标准化助力酒业供给侧改革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及工匠精神、标准化改革及修法对优化供给侧改革起到的重要作用。
纪正昆提出,为了在供给侧方面更加适应市场,第一要在品种创新上下功夫;第二在原料上更加讲究原产地;第三,在工艺上要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相结合;第四,在供给上要力求满足不同消费的需求,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第五,在服务上,要讲诚信,守信用,注重服务链的点滴环节;第六,在管理上要科学化,科学的方法就是标准化的方法。
纪正昆最后对中国酒业协会提出厚望,希望中国酒业协会在酒业供给侧改革当中继续开展创新性工作,发挥更大的行业作用。
季克良则结合自己的认识和阅历和大家分享了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质量的完美追求,也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和精益求精。
季克良表示,“中国制造”在某些时候成为了技术落后、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的代名词。但回顾中华文化的进程,大量的民族精品,官窑瓷器、传统建筑、中式家具、民间工艺,都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工匠精神的反映。特别是白酒行业,作为最复杂的生物生产工程,是固态开放生产,又是手工操作,更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更能体现“工匠精神”。
季克良提到,茅台的发展历史证明,工匠精神是保持企业文化内涵与品质的内在动力。酒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文化自豪感的重要体现,对它的传承更有一种历史责任在里面。从国家层面而言,目前在经济“换挡期”所遭遇到的种种供给侧方面的难题,很多也可以在“工匠精神”的孵化中得到相应的破解,使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在经历产业转型、产品转型、工艺转型后达到“质的飞跃”。
季克良从自身经历表示,工匠精神不只是口号,它应该存在于每一个酿酒人的身上、心中。尤其对企业而言,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透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推动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将最终通过高标准、高要求的淬炼之后,得到消费者的热捧,成为国人的骄傲。
论坛还邀请了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伟,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副总裁王仁荣,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韩建书,中国跨界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王开方等进行对话并回答媒体、观众提问。